How to execute a effective brainstorming sessions? (如何執行一個有效的腦力激盪會議)

產品會議 「我今天預約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希望聽聽工程師、老闆以及設計師腦力激盪產品想法,結果變成老闆主導,滔滔不絕的講了半個小時;而其他人平均發言時間為可憐的零到2分鐘。」

該怎麼帶出有效率的團體討論呢?

我們可以先帶出一些不願意發言的因素:

  1. 我的想法不夠好。
  2. 我不太認識我身邊和我討論的人。
  3. 我不太確定目標是什麼。
  4. 我覺得一定有人的想法比我好。
  5. 我只想知道結果,我不想參與過程。(我不在乎)
  6. 我想得比較慢。

從帶過多次 Design Sprint 的經驗中,以及腦力激盪設計發想會議,我歸納了六個能夠激發討論的方法。

1. 控制你的人數在5~7人間
人數越少每個人的互動機會越多,然而想法的多元性下降;反之,人數越多能夠得到更多元性的想法,卻也犧牲了每個人發言的時間和機會。

Google Design Sprint 建議的人數大約介於5 ~ 7人,是一個剛剛好可以圍坐一張大桌子的人數。
User research interview 質性使用者研究的人數建議也是大約5人(一個User group),在我的使用者研究(Usability testing)經驗中,在詢問產品使用度時,差不多詢問到了第五個人後,答案同質性便開始出現,而痛點和產品機會便呼之欲出。更多人時有可能壓縮個人發表的機會外,也有可能加長事後收斂結論的時間。


2. 啟動互動的氛圍
在研究所時,我上了一堂英文演講偏實作性的課。當時的老師說明了一個有效降低緊張感的方法:去和每一個人講一句話,認識他們;或是演講時把每個人都當成一顆西瓜。
在不認識的人面前發表想法,難免會不好意思。害怕被批評,被評論,被忽略... 人之常情。在公司我常使用會議開始的前五分鐘做破冰遊戲(Ice breaker),目的不外乎是將人帶出辦公室安靜的模式,然後藉遊戲的方式帶出互動感。若你會議中的成員彼此不熟悉,則可以選擇適度帶出個人個性或是介紹的遊戲。(在此我可以寫出另一篇Ice breaker的文章)

3. 提前說明腦力激盪的規則
在會議開始前,明確表示感謝大家寶貴的時間外,並同時帶出這次腦力激盪會議的規則。如此一來便能更有效的帶出被保護的環境進而鼓勵發言。一般有以下幾點可以運用:
  • 請成員在這個被保護而自由的時間內,拋開限制,不說 But 或是 No。而是使用鼓勵的語氣,"I find XXX's idea insightful, I'd like to build on that..."。(尤其當你的老闆在場時,請盡量提醒他)
  • 使用可看見的工具去控制發言的時間。在我的公司我們經常使用的工具是手掌大的倒數時鐘。通常控制時間外,還會搭配一個讓大家輪流發言的會議結構。例如讓每個人在聆聽完足夠的資訊後,各自輪流發言。
  • Quiet Time。獨立思考下可以帶出更圓滿的想法。鼓勵三到五分鐘的安靜時間,讓大家利用這個時間在自己的腦中消化。也藉由這樣的時間,去緩衝可能在討論當中因為別人的想法而改變自己想法的機會。
  • Write down your idea。研究發現,寫下來的想法和在腦中的想法,前者更有機會被呈現或是被個人重視,也進而更有可能被發表出來。
4. 越參與,越重視
通常在運用了前面幾個方法後,成員更有機會發言,再而加強了他們的參與感,以及對產品發展的貢獻。

5. No idea is bad idea。Brainstorming any ideas but viable ideas.
明確地告訴成員,在這個房間內的這個一個小時,儘管天馬行空,極端的想法昂貴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最好是超出產品和公司的規範。通常在這樣的框架下,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可以帶出框架進而激發出出發意料的想法。

6. 休息,零食
不要讓會議時間超過40分鐘,若會議超過這個時長,適時切入5分鐘的休息時間。通常我們會在討論的空間裡提供零食,讓討論能量持續。

事後
時間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很寶貴的,在會議之後即時的感謝大家的參與。並且盡可能的歸納會議重點給成員。在美國當產品設計師,不只設計產品,我也花了很多時間設計會議過程。

通常在一個有趣的腦力激盪會議後又是一個稍微辛苦的歸納結論過程,我們在另外一文章中繼續。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