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Featured

OBJECT ORIENTED UX (物件導向使用者設計)

物件導向使用者設計,簡稱 OOUX, 以使用的目的來看又可以被稱為: 系統設計。 聽完一些網路上的OOUX相關的workshop, youtube。直覺上認為這樣系統式的統整通常可以理出最適合的資訊平台。但這樣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導出最好的設計卻又是另一回事。 1. OOUX 提出,在數位平台上所使用的 - 反應現實世界的物件 - 的模組(Module),都應該要長得類似,這樣才可以降低使用者判斷上所花的精力和時間。 這樣的論點如果不以設計(Layout, breathing space)或是art的眼光去斤斤計較的話,很容易就會造成執行上的誤解。 長的類似不代表,沒有辦法以不同的形式(shape或是顏色或是任何能夠產生聯想的attribute)去連結相同模組的關係。我認為能夠勾起人聯想的attribute是很難公式化的 ; 這就和 Machine Learning 難以系統歸納藝術的各種維度一樣,人的知覺如何對物件產生印象,那是比較難做數據上甚至任何使用者設計理論歸納的。 2. OOUX提出的方式,可以造成一個平台無限的回圈和連結感。說真的那是我,身為使用者最害怕的事情之一。想像:在我看完這個文章前,我已經又打開了三四個連結,準備讓我去閱讀以得到一種“完成”的感覺。身為使用者,一個閱讀完畢的感受是舒服的:我完全了解了這個理論,我看到了所有的比價,然後我可以說我完成我理解了,或是我可以執行購買了。 當然,這好像又無可厚非的又是另一個被 SEO 的排名分數理論影響使用經驗的例子。internal link/external link的數量,越好的 same level pages navigating 都可以造成很高分數的進而被列於容易被發現的Google search result page。(太多的internal link也是會造成反效果。) 如果要再進一步的將迴圈的使用創造出來方便感,融入一個更好的使用者經驗,那或許我們想要更在OOUX大膽的prioritization。以及更適當的視覺上的區分。又或者是像Jira或是Slack那樣一頁式的導覽法:所有的children pages都在同一個維度發生,解除open a new page的使用方式。然而這樣的一頁式導覽好像又可以再細細分析,是不是適合於所有的產品。Jira和Slack都是high multitaski

Latest Posts

What a product designer should know about their market fit.

Co-design with your user - A participatory design workshop

Start with a system design, then deeper to the feature

Make space for simplifying.

[Case Study] Urban Village Project

How to execute a effective brainstorming sessions? (如何執行一個有效的腦力激盪會議)

Align your stakeholders? Here are tips to setup (專案前置作業的魔法術)

啟程